close
外痔,粘膜,疼痛,患者,床上

提問: 痔瘡怎樣區分是幾期? 問題補充: 我得痔瘡3年了,有時大便不暢會便血,現在又一個小肉肉 露出肛門外,用手摸里面有一條道道 是一條縫 醫生說是肛裂,他也沒說是幾期。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臨床上對痔瘡的分類一般按痔瘡的發生部位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是以齒狀線為界來分的。內痔發生在齒線上,表面覆蓋粘膜,平常不能看見,大便時可脫出肛門,也可不脫出肛門,脫出時可自行還納,但常伴有便血。外痔是由痔外靜脈叢形成,在齒線下,表面覆蓋皮膚,可以看見,不能送回肛門,不常出血,外痔病人多伴有內痔。混合痔則在齒狀線附近,具有內痔、外痔兩種特性。      內痔分幾期?   臨床上一般按痔瘡發展的輕重程度分為三期。   Ⅰ期內痔:病理表現為痔內靜脈曲張,靜脈增多,擴張變粗,在直腸粘膜下突起,質軟,色紅,內有曲張靜脈的毛細血管團和結締組織。癥狀可見,因糞便刺激,粘膜粗糙不平,有時糜爛,排糞時可便鮮血。該期出血較多,不疼痛,不脫出。   Ⅱ期內痔:病理表現為靜脈曲張擴大,粘膜變厚,紫紅色。癥狀可見,排便時常受糞便推動,痔塊由肌層分離,向下移動,排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排便后可因括約肌收縮而自然還納肛門內。該期出血較Ⅰ期內痔少,如有感染,則有肛門疼痛、里急后重感。   Ⅲ期內痔:病理表現為:結締組織增生,粘膜變硬、變厚,紅紫色。癥狀可見,脫出后不能自行回復,須用手還納或休息后還納肛門內。用力、咳嗽、行走、下蹲、負重時都可使痔核脫出肛門外,出血少,易發炎,疼痛。若脫出日久不能及時還納,可致血流受阻,回流不暢,痔核腫脹疼痛,內有血栓形成,進而表面潰爛,形成嵌頓。      內痔便血是怎么回事?   便血是內痔的主要癥狀,早期內痔常以便血為主。《千金翼方》即有“凡人大便有血即為痔”的認識。內痔出血的特征是發生在排便時,排便后即不再出血,常常為間斷性便血。血量不多,但血色鮮紅,而有的只是染在便紙上,大多數內痔患者在排便時,鮮血點滴而出,極少數可有噴射狀出血,大出血偶見。這主要是因為排便時,糞便擦破隆起的曲張靜脈和因排便努力,使得腸道內血管壓力升高,而引起出血。內痔出血,尤其在大便干燥秘結時加重或發生      內痔出血與腸道出血如何區別?   內痔生長于肛門部位的齒線之上,因而便時即可出血,且血色鮮紅;而腸道出血,是由于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癥所致,血中常伴有其他分泌物,且血色紫暗。內痔所致便血,血在糞便表面,時有滴瀝,或噴射而出;而腸道炎癥,則糞便、分泌物、紫暗血跡,相混雜于一起。內痔出血較多時,可繼發貧血,而腸道炎癥引起的便血,則不會引起貧血,但其常伴有腸道炎癥的固有癥狀。在臨床中不難區分此二者。      內痔是否會發生腫痛?   內痔無炎性感染時,不會發生腫痛,這是因為內痔是肛門直腸部位的靜脈曲張所形成的,它本身不會刺激皮膚肌肉組織而引起疼痛,而疼痛則是由于感染、腫脹、血栓阻塞引起組織缺氧、缺血壞死,局部酸性產物增多所致。由此可知,內痔不會引起疼痛。但臨床上也常見一些內痔患者,訴有疼痛,多數都是因內痔粘膜炎癥或伴有肛乳頭感染炎癥所致。若疼痛劇烈,多數都是合并血栓外痔、炎性外痔或嵌頓痔,并伴有紅腫墜脹。對此,中醫古籍也有明確的記載,《丹溪心法》云:“酒痔則每遇飲酒,發動瘡腫,痛而流血。”《馬氏痔瘺科七十二種》云:“痔瘡之癥,……初發肛門內作癢燥,痛墜腫便血。”      內痔能引起貧血嗎?   一般內痔較少引起貧血。但在臨床上,也常可見到一些內痔患者氣短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瞼結膜色淡,一派貧血癥狀,這些患者經仔細檢查,都能予以確診,明確為內痔引起的貧血。內痔大多伴有痔核粘膜糜爛,糜爛較重部位正好有小動脈時,大便時會形成噴射狀出血,且量多,久之則可引起貧血。若粘膜糜爛較重,加之患者長期大便干燥,反復擦傷糜爛之粘膜,引起慢性出血,日久也能引起貧血。對此,《千金翼方》指出:“諸痔去血過多,氣息 ,下不食,或腹痛引下部。”不僅總結了痔瘡致貧血癥狀,而且肯定了痔瘡出血的確能引起貧血。      外痔有幾類,其癥狀表現如何?   外痔臨床上分為:血栓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炎性外痔及結締組織性外痔四種。其在臨床上的表現各不相同。   血栓性外痔:多數是由于用力排便,大便干結,咳嗽等劇烈活動,使肛門緣靜脈破裂,血液外滲到結締組織內,成為血腫,在肛門部皮下淤積形成一個隆起的小血腫,并突然發病,疼痛劇烈,墜脹不適,肛門緣皮下可能摸到硬而滑的瘀血塊,可一個,也可幾個。未感染者可在4~5周內自愈,感染即可形成肛門周圍膿腫。   靜脈曲張性外痔:肛門緣隆起的成橢圓形或長形,觸之柔軟,無疼痛,大便用力時,可見肛門緣有暗紫色腫塊,排便或休息后腫塊體積可縮小。   炎性外痔:是由于肛門皺襞發生炎性水腫,疼痛、腫脹、發紅、發熱。多數因肛門摩擦受損,感染細菌而發病。   結締組織外痔:是由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的皮贅,多見于炎性外痔后,或由于硬糞便致使肛門損傷,感染、水腫炎癥消散后,皺襞不能復原,如此反復,或由于肛門分泌物增加等均可導致此類外痔。該類痔瘡的特點是平常無任何癥狀,只有排便后不易擦凈,使肛門有潮濕、瘙癢等刺激感。      痔瘡不治療可不可以?   患了痔瘡應早治療。痔瘡盡管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它由于處于人體排泄口,稍有不適,則會影響人的情緒,防礙學習、工作。特別是內痔,常常會出鮮血,有時血量較多,可造成貧血、營養不良。內痔日久,還易使粘膜糜爛、感染形成肛門周圍膿腫、肛瘺等疾病。對于許多人來說,一遇到便血,即想到是痔瘡,不太引起注意,使得把一些真正的疾病如腸道腫瘤等掩蓋,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筆者曾在1994年診治一男性患者,26歲,便血2年,因近期加重就診。自訴在多家醫院看內科,使用治療痔瘡的藥物,時有效,常反復,到我處經指診和直腸鏡檢查,取病理活檢,證實為一潰瘍性直腸癌,且已廣泛轉移,腸道已融合成片,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此例實屬可惜。      痔瘡會不會發生癌變?   痔瘡從其發病機理來看一般不會發生癌變。這是因為痔瘡是直腸肛門部位管壁內靜脈叢擴張、彎曲、隆起成團的一種靜脈瘤,或稱靜脈血管團,是一種良性瘤。而癌性腫物是由于細胞分化不成熟,而過度增生形成的。在病理及其臨床表現上有本質的區別。但臨床上也常見一些痔瘡患者合并直腸癌或結腸癌,這多是由患處本身惡變所致,與痔瘡無關。即使有些時候,痔瘡發生癌變,也多數是由于痔瘡粘膜糜爛,長期感染,特別是感染綠膿桿菌,反復發作,甚至肛門周圍膿腫、肛瘺,久治不愈所致,應當屬痔瘡的并發癥狀,由此可見,痔瘡本身并不能誘發癌變。患者不要談到便血或捫到肛門口有小肉塊,就大驚失色,談癌色變,也不要滿不在乎,自認為就是痔瘡,無關緊要,因而危及性命。      痔瘡的藥物療法有哪些?   ①枯痔散療法:將枯痔散涂于痔核表面,使痔核壞死,干枯脫落,傷口自愈。該法適用于Ⅲ期內痔及嵌頓痔。但因枯痔散中含有砒霜等成分,因此,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病、肝腎功能較差的患者,以及急性炎癥的病人、妊娠婦女都不宜使用該療法。   ②口服中藥:運用益氣固脫、收斂止血、澀腸化痔的內服中藥,以減少出血或使出血停止,痔核縮小,減少脫出,減輕或消除癥狀。該法適用于任何患者。   ③痔根斷治療:痔根斷是目前醫院中最常用的口服治療痔瘡之內服藥,它主要用于治療痔內的靜脈曲張,其主要成分可降低血管彌散和脆性,同時對局部靜脈淤積和低氧飽和有效用。該藥還含有番瀉葉的提取物,具有緩瀉作用,可避免糞便干燥,刺激擦傷痔核表面粘膜而出血,緩解痔瘡的不適癥狀,服藥無明確禁忌,偶見心悸、眩暈、排糞窘迫及腸道紊亂,停藥后該副作用即可消失,對患有肝病及血液循環緩慢的病人療效欠佳。   ④外用藥物:一是采用清熱解毒、固脫澀腸的中藥,煎湯外洗,水溫保持在37℃~40℃之間,可用于各種病人,均有較好的療效。二是運用皮膚易吸收之中藥或中西藥合劑,作成藥膏、藥布,貼于臍部或骶尾部之長強穴進行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痔瘡的手術療法如何?   外科手術療法,切除痔核,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其特點是隨著手術方法的改進,手術中及手術后痛苦較輕,創面愈合快,療效肯定,但要求手術條件較高。   手術時可切除有炎癥的肛竇,直腸下部多余的粘膜,肛門多余皮膚;切除肛門內外的全部曲張之靜脈,并截斷動脈;同時切除伴發的外痔、肛裂、肛瘺及肥大乳頭,并保持肛管和肛門功能。這就要求術者清楚肛門直腸部位的生理、病理、解剖特點,以免曲張的靜脈不能全部切除而復發,或因切除過度而使肛門功能受到影響。手術切除痔核有其相應的適應癥和禁忌。譬如,有脫出、出血、感染、肛門周圍不潔和瘙癢等顯著癥狀的內痔,應擇期手術。有膿腫、急性炎癥的患者應控制感染后再行手術治療。另外,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肛門靜脈曲張以及有血液系統疾患的患者、妊娠婦女,均不宜行手術治療。總之,適時適當地選擇手術治療,是治療痔瘡的可靠方法。      治療痔瘡除藥物、手術療法外,還有何治法?     痔瘡除藥物、手術治療外,還有一些療法在臨床中使用。   ①藥物注射療法:即硬化萎縮療法,可使痔核硬化萎縮或使痔栓壞死脫落。目前臨床上多采用硬化劑,使痔核硬化萎縮,而使痔核壞死脫落的藥物注射療法,因并發癥較多,臨床上已不使用。   ②枯痔療法:即藥捻療法,可使痔組織發生異物和化學炎癥反應,引起纖維組織增生,達到治愈痔瘡的目的,多使用二品錠和三品一條槍制成的藥捻,插入痔核,使痔瘡萎縮、壞死脫落。   ③激光療法:采用CO2或YAG激光切除痔核,其特點是出血少,恢復快。   ④紅外線治療:采用紅外線照射或燒烙痔核,從而使痔核萎縮。   ⑤氣功針灸:運用意念提肛而迸氣,反復提肛,使肛周肌肉活動,血循環加快,從而治愈痔瘡。而針灸經常刺相關穴位,或用三棱針刺血長強穴,對痔瘡出血、疼痛、腫脹等急性發作也有一定的效果。      痔瘡藥物注射療法的原理是什么?     藥物注射療法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內痔最常用的硬化萎縮療法。即把藥物注射至痔核的粘膜下靜脈叢間隙,引起輕重不同化學炎癥反應,從而使淋巴凝固,纖維組織增生,將曲張靜脈包繞于瘢痕組織內。瘢痕組織攣縮,使靜脈、動脈狹窄,阻斷局部血液供應,使痔核萎縮,不再出血、脫出肛門外,達到治療或減輕癥狀的目的。   藥物注射后,痔核曲張之靜脈周圍24小時內即產生明顯水腫,有急性和慢性炎細胞浸潤,粘膜下層內纖維組織增多,而注射部位因有纖維組織變性,常可摸到硬結,并可保留2~4月,痔核下部注射藥物后,可使血管阻塞,引起血栓,使痔核縮小;而纖維組織則形成一纖維膜,包繞痔核,免受損傷,在痔核上部注射可阻塞痔核根部的靜脈、動脈,使痔核萎縮,并使痔核與肌層粘連固定,不再脫出。      藥物注射治療痔瘡的適應癥是什么?     藥物注射治療痔瘡并不是萬能的,總的來說,凡無并發癥的內痔均可采用注射,具體適應范圍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Ⅰ期內痔:是藥物注射療法的最佳適應癥,注射后可較長時間無任何不適癥狀,達到完全治愈。   ②Ⅱ期內痔:痔核較小的,注射后基本可治愈,而痔核較大者或接近于Ⅲ期內痔者,則效果較差,可減輕癥狀,使痔核縮小,不再脫出肛門外,出血可停止,但常有復發,此類痔瘡,采用手術療法為好。   ③Ⅲ期內痔:藥物注射,屬姑息療法。痔瘡癥狀較重,內痔長期脫出肛門外,且伴年老體弱,患有多種疾病,全身狀況較差,難以耐受手術者;或長期出血,嚴重貧血者;或因種種原因暫時不能手術者,均可采用藥物注射療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ag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